首页 > 心得体会

《信仰》观后感

时间:2025-05-12 07:11:34
《信仰》观后感(全文共9740字)

有一种力量叫“信仰”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先进事迹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以党90多年光辉历程为主线,通过“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如何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1960年大庆油田的投入开发建设的工作者,1964年—1970年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 “两弹一星”的伟大创举科学家们,不计个人利益,点滴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等等举不胜举共产党人,这些无疑不是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努力奋斗,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

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同样,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艰难。在坚守信仰的路上,铺满了荆棘,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如:毛岸英、杨根思、王杰、张思德、刘胡兰、雷锋以及无数革命先烈,有的甚至在牺牲时没有留下姓名。也有为国奉献科学家、学者、领导干部和战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如:朱光亚、钱学森、焦裕禄、吴仁宝、王进喜、张秉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然而,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人他们却先后背叛了自己

的信仰,投身敌对阵营,甚至投靠外国侵略者。当然,他们的下场是可悲的、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在观看《信仰》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支部书记,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定政治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不去一味的追求名利,因为追逐个人名利,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工作很努力很有前途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不是想着为人民谋利益,为党的事业而奋斗,而是为自己谋私利,与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形成了鲜明对照。

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那么,自己又如何坚定信仰呢?我认为:

一、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首先要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自觉性。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价值!

二、爱岗敬业、吃苦在前、忘我工作。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党员,坚定信仰,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我们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要锤炼忠诚坚定、攻坚克难的作风、埋头苦干的作风。以行动践行信仰;践行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勇当标兵、争当创先争优、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而开拓创新则是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鲜

明特征的党性表现,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突出要求。同样新时期的工作也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

通过观看《信仰》我再一次接受深刻的政治信仰教育,重温我们的入党誓词,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信仰它是石,擦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燃熄灭的灯;信仰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信仰是路,引领我们走向黎明,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信仰是党员干部的“生命支点”

“生命,需要一个支点,因为生命很脆弱。生命一经有了支点,就会强劲起来,就会挺拔和旺盛起来。”信仰是党员干部最基础、最重要、最给力的“生命支点”。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灯长明,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创造辉煌。

近日,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纪录片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触动着、启示着、鼓舞着每一名党员干部,又一次夯实了他们的“生命支点”。

信仰,于民族是凝聚民心的精神,于政党是政党精神的旗帜,于国家是国家意志的核心。于人,则是人生行为的支柱,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每个人都会有着自己这样或那样的信仰,有的信神,有的信佛,有的信教,可谓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共产党人从来不缺少信仰。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当然不会信仰那些神灵尤物。共产党人有着人类最崇高的信仰,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信仰是共产党人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无论是在战争年代的牺牲,还是在建设时期的奉献、在平淡工作的坚守,都是他们对信仰的真实写照。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不同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践行信仰的共同主题。

然而,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有些人迷失了信仰。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 ……此处隐藏5010个字……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努力,成就了现在中国国强民安,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信仰》全景式简要回顾了我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涌现了一些英烈,英模代表的崇高形象。作为一名有三十多年党龄的党员干部,心灵再次受到触动和洗礼,正如一位网友所述,看《信仰》再次听到铮铮的入党誓词,心灵深处又一次被重重的冲击。每个党员都有义务去反思自己每天的一言一行是否与誓词对上号,是否真正无愧于党员称号。如果把90年分为三个阶段的话:

第一阶段:建国之前的28年是我们党在白色恐怖、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苦前行的一个阶段,许多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军长征初期8万多人到长征结束时只剩8000多人。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在晚年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红军为什么打不散,散了还会回来,主要是红军信仰共产主义。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铡刀前慷慨陈词:怕死不当共产党。还有在临近全国解放前夜,在白公馆,息烽集中营等地被国民党残酷杀害的烈士们。在为新中国建立而英勇牺牲的无数先烈们,他们为信仰牺牲了一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当然也有经不起考验叛党投敌的败类,一大最初13名代表中有3人就背叛了党。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这近30年,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建设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政权得以巩固,也经历了抗美援朝及中苏、中印的局部战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尤其是抗美援朝,我们用万国牌武器同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战争,迫使其坐下来谈判,牺牲了几十万人,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当然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影响了国家建设的步伐,造成了巨大损失。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黄金时期。从物质的极度匮乏,到物资的极大丰富,甚至产能过剩,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住房、汽车、家电生活必需品充分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然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地区差距、贫富扩大、分配不公的矛盾,反腐倡廉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们不能松懈。我们要走得路还很长,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无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要时刻想到自己有一份责任和义务,想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为了什么?身后留下了什么?如果说选择信仰难,那么坚守信仰更难。郭明义说过: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一位网友说得好:信仰是共产党员的灵魂,只有始终坚定信仰,共产党员的力量才不会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变弱。

第四篇:《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我们党支部于本周三日组织一起观看了《信仰》教育片。看完后,心里久久平静。本片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让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定、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 其中让我最久久不能忘怀的是陈树湘“断肠”的故事。陈树湘在1934年3月,被任命为红三十四师长,以保卫闽西北区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中,指挥全师在泰宁一线多次击退3万余众国民党军的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重任。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伤重被俘。在押送途中,掏肠就义,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断肠,通常作为一种形象的说法,被人们用来形容极度痛苦。然而,对于陈树湘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是一种崇高的抉择。是什么促使他选择如此惨烈的方式慷慨赴死?所以我相信了信仰的力量。这是什么样的痛啊,现如今生活在蜜罐的我们能否经受住呢?当然其他那些革命党人的故事也是十分感人的,为彭湃舍弃富裕的

现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而处于幸福的生活的我们却少了些什么。烈士的鲜血让世人警醒。那还未曾远去的身影,可否让今天的我们汗颜?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1102班xxx2014年9月13日

第五篇: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是神圣的。电视片《信仰》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从社会主义过度时期的土地改革到两弹一星发射成功,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从天宫一号到神

九飞天。如今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这就是信仰、奉献、不懈努力之激励、结晶。

观看了《信仰》这部电视片,让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包含着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每一次的重要发展都是凝结着几代革命家负出的心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大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革命工作的延续,我们要接过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旗帜,亲民、爱民、了解民需、为民解忧、为民讲话,严守监督之责,服务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忆往昔,我们应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用优秀的成绩来报答党和人民。

传承历史,发扬传统。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这断历史激励着我们这一辈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信仰就是胜利,坚定信仰才能让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坚定信仰才能让中国走向富强。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肩负着人民的嘱托,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纯洁,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才能领导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

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科学态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多为人民办实事、好事,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宗旨,搞好监督。

总之,观看电视片《信仰》让我真正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

默认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 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全文共974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