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南昌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其中城区人口7.2万,农村人口7.8万,驻镇中央、省、市单位38家。交通便利,京九、浙赣、皖赣和即将建成的向莆铁路交汇境内,沪昆、福银、赣粤三条高速都有出入口与**快速相连,105、320、316三条国道穿境而过,距离南昌市中心仅30分钟车程,赣鄱总干及支渠横穿全镇,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催生。。规模种养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也十分明显,新村芦笋、剑霞果蔬、黄山鱼苗、棠墅土豆、高田甜瓜、璜溪生猪、黄堂龙虾、沙潭番茄、西洛甲鱼、蔬菜菜苗、辜坊大蒜、南店蛋鸭、合气菜柳等农产品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辐射效益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去年,黄山村神龙渔业5万吨草鱼鱼苗基地落成,成为全省最大草鱼鱼苗生产基地之一。新绿洲农业基地在316国道旁边规划建设600亩大棚蔬菜基地。农村流通组织日益增多,全镇成立黄山鱼苗、剑霞果蔬等农业合作社47个,依托农业合作社与基地、协会、农户实行联合协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全镇共建成村级农贸市场等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6个;蔬菜村组建、扶持专业搬运队,梁西村村民结合自身优势,从流通入手,自发组建了梁西村运输车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由最初的“小打小闹”逐渐发展到拥有大型货车20余辆的大车队,它们将我镇的无公害蔬菜、瓜果、河头鱼苗等现代农产品运至周边省市。
二、“一村一品”工作成效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支柱产业,激活农村市场经营”为目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全镇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16个,专业村小组72个,带动近4320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候。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每年的700元,增长到现在的2100 元左右,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使全镇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剑霞村从xx年成功引进江西锦绣实业有限公司落户,建设规模1000亩,其中精品园区300亩,其产出的无公害蔬菜及“早春红玉”等知名品种远销广东、珠海等地区。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农业结构调整注重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特别是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农产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规范了农产品销售市场,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种植农业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镇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我镇已拥有农业加工企业35个,开发农业品牌20 个。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四、“一村一品”工作建议
1、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省性的 “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一村一品”区域性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形成全省、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优秀党员,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让他们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加强对种养大户、农民种植户的技能培训,形成全面铺开的、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同时,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便捷的品牌注册和申报通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3、拓宽融资贷款渠道。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从政策层面建立信用贷款制度,解决农民缺少质押物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渠道,制定方便农民专业合作和行业协会融资贷款政策,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提升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
4、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期提供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方面帮助,要建立全省性的信息流通平台,科学分析市场动向,继续畅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对农业产业发展实行地方税收补贴,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解决无公害蔬菜检测等问题,形成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性机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我县实现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标,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乡镇一村一品工作经验交流
**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南昌市新型城镇化重点示范镇,也是我省最大的建制镇之一。全镇区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10个居委会,总人口15万,其中城区人口7.2万,农村人口7.8万,驻
镇中央、省、市单位38家。交通便利,京九、浙赣、皖赣和即将建成的向莆铁路交汇境内,沪昆、福银、赣粤三条高速都有出入口与**快速相连,105、320、316三条国道穿境而过,距离南昌市中心仅30分钟车程,赣鄱总干及支渠横(更多请你搜索:wwW.)穿全镇,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生产条件,催生。。规模种养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一、“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也十分明显,新村芦笋、剑霞果蔬、黄山鱼苗、棠墅土豆、高田甜瓜、璜溪生猪、黄堂龙虾、沙潭番茄、西洛甲鱼、蔬菜菜苗、辜坊大蒜、南店蛋鸭、合气菜柳等农产品基地规模逐渐扩大,辐射效益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此处隐藏5511个字……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企业和农户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扩大“一村一品”经营规模。发挥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方面的作用,带动农户使用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一村一品”的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确保“一村一品”的质量安全。培育、扶持一批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的宣传、保护和推广,提高“一村一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五是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市场是“一村一品”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要加大“一村一品”的市场开拓,扩大“一村一品”的产业规模。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经营领域,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提升“一村一品”的内在品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积极培育流通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拓宽“一村一品”的销售渠道。推广农产品农村市场与
科技信息服务,整合国内外农业信息资源,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四、“一村一品”工作建议
1、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省性的 “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一村一品”区域性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形成全省、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主任和优秀党员,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让他们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加强对种养大户、农民种植户的技能培训,形成全面铺开的、长效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同时,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建立便捷的品牌注册和申报通道,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3、拓宽融资贷款渠道。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从政策层面建立信用贷款制度,解决农民缺少质押物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渠道,制定方便农民专业合作和行业协会融资贷款政策,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帮助提升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
4、建立长期帮扶机制。要建立长效机制,长期提供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税收优惠、品牌质量、科技服务等方面帮助,要建立全省性的信息流通平台,科学分析市场动向,继续畅通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对农业产业发展实行地方税收补贴,
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解决无公害蔬菜检测等问题,形成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性机制。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我县实现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目标,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西塬村位于岐山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80户,2962人,6800亩耕地。村上主导产业原孙候片以大棚瓜菜为主,原西塬片以火补业及优质小麦种植为主。xx年被 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平安村、市级农民增收先进村。xx年被市上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岐山县十大科技示范园区之一,xx年人均纯收入5240元。
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今年投资30多万元,新建高效设施日光育苗温室5座,投资20万元,争取国家对设施大棚投资10万元,新建14米宽幅设施大棚40座80亩。今年种植的1350亩大棚西瓜,150亩14米设施大棚亩收入8000元,1200亩中小棚亩收入5000元,仅此一项人均增加1800元,今年计划发展秋延菜150亩,设施大棚秋延菜100亩,主要品种有西红柿、大辣子、茄子、西葫芦等。原西塬村为火补业发祥地,现火补业遍及全国各地,火补从业户已达180户,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年创收入达xx万。
我村一村一品发展的经验是:
1、统一认识,实现设施基地跨越式发展
我们两委会一班人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一村一品“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认识,坚定发展“一村一品”的决心和信心,逐组召开群众会,动员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大棚瓜菜。从xx年起在平凉步组通过统一调整土地,统一购置大棚材料,统一育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栽培,发展了5户15亩14米大棚。xx年这五座设施大棚发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亩均收入都上了万元,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愿望日益强烈。xx年正赶上省上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发展连片大棚40座80亩,投资30万元,新建高效设施农业大型日光温室5座,设施农业发展为我村一村一品开辟了农民增收新的途径。
2、加大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为了做好“一村一品”建设,我们争取水利项目资金5万元,在原西塬村新打机井一眼,新增暗管输水管道1公里,实现灌溉渠、井双保险,结合新农村建设,整修硬化街道9条9.6公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发展和大棚西瓜销售创造便利条件。
3、全方位服务,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我村大棚西瓜发展历史长,目前实生栽植已不可能,只能搞嫁接育苗。但由于嫁接育苗难度大,成活率低,于是村党支部书记高选生踊跃担起了育苗的担子,自筹资金聘请技术人员,为我村乃至临近乡镇及县区育苗,从过去的土坯育苗温室发展到现在6座大型现代化日光温室,年产各类瓜苗及蔬菜近百万株,这就解决了产前群众育苗难问题,产中,村上统一技术培训,解决作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产后,依托文王恒丰专业合作社,借县上举办的西瓜蔬菜节,邀请客商来我村经销瓜菜,为群众解决卖瓜难问题。
4、拓宽劳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
火补业是我村西塬片发展的主要产业,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年火补从业户180户,劳务输出人员从xx年的700人增至xx年的800人,年创经济效益xx万,由于本村火补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大部分为兼业户,我们根据实际于xx年成立了岐山县优质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xx年种植订单小麦xx亩,建种子田400亩,仅此一项增加收入20万元。
未来五年我村一村一品发展目标:
1、xx年一村一品人均纯收突破6000元。
2、改变现行棚架结构,好耕种,简单易行。变14米设施大棚为6米、8米、9米等各个规格的弓行小棚,集中连片,分户经营。
3、由单一产品向多品种转化,如礼品西瓜、甜瓜、草霉、春季蔬菜。
adiwan小编推荐其他精彩范文:某村“一村一品”建设经验介绍
一村一品经验介绍材料
一村一品包扶工作总结
一村一品包扶工作总结
市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经验介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