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匆匆教学设计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匆匆优质课教学设计 篇一学习目标:
1、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重点难点:
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朱自清简介,教师预备教学课件。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明确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美文大师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感受是时间过得特别快,我们要珍惜时间。 生2:我的感受是时间是无影无踪的,时间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师:是啊,时间匆匆而过,一去不回。这节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再次走进课文,深入品读一下,都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的匆匆,又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时间的匆匆。(提示: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哟)
2、小组交流,分享读书的感受,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开始学习。
三、展示收获,品读感悟
(一)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交流得也很热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读书收获。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都从哪些关键的句段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教师预设(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顺序) 学习第一自然段(不是重点,应简单处理)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自然段,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可以再回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桃花谢了也可以再开。但是时间呢?时间却不能回来了。
师:你真会读书。你们小组还有谁来补充?
生:我是从“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是从这看出了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的。 师:说得真好,别组的同学有补充的吗?
生:燕子去了可以再回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桃花谢了也可以再开。但是时间呢?却一去不复返,我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很悲伤。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师:大家真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是呀,作者通过写燕子、杨柳、桃花,这事物的轮回,想到的是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我们再来一起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应抓住关键词句,突出处理策略)
那个小组继续来汇报。你们又是从哪些关键的句段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中的“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作者告诉了我们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
师:同学们,八千多日子,一年有365天,八千多日子就是20多年啊,时间多么——漫长啊!
漫长的24年在作者看来,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暂、匆忙。
师:还有一个字也突出了时间的匆匆,哪个字?
生:溜。八千多日子一“溜”就走了,可见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多么有限!
那好,我们接着往下谈!
是啊——师引读句子——再同读句子。
(三)学习第三段:(重点段落,应突出引导的层次性、策略性)
哪个小组继续汇报:你们还从哪些关键的句段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
生: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从这儿我体会到了作者告诉我们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着。 师:作者这八千多的日子就这样流逝了。那么你的日子都去哪儿了呢?
生:仿写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 师:作者是怎样将看不见时间写出来了呢?
生:作者抓住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来描写看不见的时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 师: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日子比作轻烟薄雾。非常容易逝去,写出了时间流逝是那么的容易。
生:通过“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我感到作者特别伤心。 生:从这句话我感受到作者很无奈。
师:除感受到作者感到时间匆匆流逝,那种无奈的心情,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时间流逝得很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能白白的来,要做出一番事业,干出一番成绩。
师:朱自清白白走这一遭了吗?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的作品,让我们学习他。《荷塘月色》《春》《背影》《绿》 师:你知道的很多。老师在课下,也给大家搜集了一些朱自清的材料,大家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生于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校教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任教。代表作:《绿》、《春》、《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其散文善于把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文笔简约、朴素、亲切、娓娓动人,在文学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美文”。 师: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这段文字,我们感到作者对时间、对生命的追问已用他的一生作了最好的回答。我想你读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感受到你确实是用心在诵读。是啊,人生短暂,生命有限,作者感悟到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能白白走这一遭。也留给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思考的
问题。
——师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情境渲染,赏读体验
师:朱自清先生用他的一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也用他的一生回答着这个问题,成为了著名的爱国作家。不仅是朱自清先生,还有许多文人圣贤也用诗文感慨时光匆匆,告诫我们珍惜时间,现在我们一起来品一品吧!
五、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一些关键句段的深入品读,和对课外诗文的赏析,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时间的匆匆而过、一去不返;作 ……此处隐藏2206个字……:用时间能‘跨’能‘飞’,写出时光的流逝,形象生动、真实可感。
4、“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课件9)
生读分析:
1、设问:
作用:写出面对时光的匆匆流逝,我的无能为力,只能徘徊和匆匆。表达了作者无奈、惆怅和惋惜之情。
教师:作者在惋惜什么呢?同学们猜测一下:
惋惜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能做什么。
惋惜时间的来去匆匆。
惋惜自己的一事无成。
惋惜自己虚度光阴。
其实作者是在苛求自己。他只活了50岁,却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正是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对时间有一种紧迫感,抓紧时间读书、做事,才有他后来的辉煌成就。作者一直在对时光流逝而无奈与惋惜而且一直在苛求自己,同学们在文中能不能体会到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不想赤裸裸的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白白走这一遭。
作者不甘愿虚度此生。
作者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朱自清此生虚度了吗?
学生:朱自清文学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葡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代表作有《毁灭》及新诗集《踪迹》。
人生成就:
朱自清的一生充满了对亲人的关爱和柔情。他对父亲的深情在《背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感动了所有的华语读者。他的弟弟、妹妹都是靠朱自清微薄的工资和稿费完成的学业,而且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二弟朱物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官费留美,先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进哈佛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他在电子工程、无线电电子学、水声工程、信息论等领域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三弟朱国华,考 入厦门大学法律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法律界工作,后定居松江。 他的妹妹朱玉华毕业于南京师范学校,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朱自清先生共生育有子女九人,在其言传身教下,个个德才兼备。
教师:是的,作者是一个人生要质量的人,是一个要强的人,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人,朱自清一直以名节高亢、刚直不阿著称,在1948年病重逝世前,还嘱咐家人,宁可饿死,也不能领美国的‘救济面粉’,毛主席曾赞扬他有不食“嗟来之食”的气节。所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民主战士”。
教师:以上,同学们从修手法上充分地总结了《匆匆》的写作特点,从个人角度,我非常崇拜和喜欢朱自清、余秋雨、等散文名家的美文,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朱自清的这篇《匆匆》,我最有感触的是他精湛的几点写作手法,请同学们感受学习一下:
教师:研读美文 写作手法:(幻灯片课件10)
一、妙用叠词和短句 句式整散结合
二、巧用修辞 寄寓含义
三、多次提问 动人心弦
四、调动多种感官情景交融
学生:同学们也试试品品他的叠词和短句:
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 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
“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教师:悟读美文、积累仿写
学生:1、仿写:(课件11)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朱自清了。作者别出心裁,用精湛的笔法,把空灵的时间描写得细腻可感,让人赞叹不已,下面咱们来仿写一下文章第三段,也用文字表达出时光在我们身上匆匆流逝的踪迹,好吗!
2、积累
读一篇好文章,我们往往爱不释手,唇齿留香,那么好文章要多读多背,多存储,所以下面同学们快速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能否背下一些你喜欢的段落语句。
教师: 回读课文延伸拓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其实细想想时光是不变的,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流逝的是我们如花的笑脸,如诗的岁月,如梦的人生,所以作者一直在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没有人能回答和解决得了这个问题。人生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谁都无法,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从作者文中有所警醒有所顿悟:珍惜时间!(板书)
下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些精彩的名言警句表达一下对时间的感悟?
学生:1、学生汇报交流关于惜时、伤时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段落
2、教师作品推荐:《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课件12)
教师:延伸
1998年11月,为了纪念朱自清先生诞辰100周年,不仅为“朱自清故居”题名,又激qing满怀地挥笔写下诗句: “晨鸣共北门,谈笑少年情。
背影秦淮绿,荷塘月色明。
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
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幻灯片课件13)
教师:结课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
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话:(幻灯片课件14)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
时光匆匆而去,名人背影长留,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承载作者的才情,践行前辈的足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努力学习,抒写自己人生,多彩的篇吧!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匆匆教学设计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