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高中音乐说课稿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 篇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本课几个曲艺音乐的段子,体验曲艺音乐的韵味。
2、能随乐轻声哼唱常德丝弦《重整河山待后生》。
3、能简述曲艺艺术的演唱形式及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视频】《长沙策长沙》
这首《长沙策长沙》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几个长沙大男孩用我们熟悉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细数了这个城市中的点滴生活。
【Q】那么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歌曲呢?(说唱风格)
2、说唱风格的歌曲这几年特别的流行,同学都知道它是舶来品,说起它的特点来许多同学一定头头是道,但是你们知道吗?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已经有说唱音乐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国的说唱音乐。
二、艺苑撷英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沿革
1、中国的说唱音乐——曲艺音乐
我国的说唱音乐即是曲艺音乐。
【Q】说到曲艺,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曲艺有些什么种类吗?(评书、相声、鼓词、弹词……)
2、曲艺音乐的沿革
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公元前221年之前就曾记载过短小的叙事性歌曲,唐代有咏叙长篇故事的“变文”,宋代有成熟了的诸宫调,明清至民国,全国已有曲种三百多个。曲艺艺术除评书和相声外,大多有说有唱,或只唱不说,音乐性很强。古代的曲艺因为要讲故事,所以曾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向戏剧转化,另一方面则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流传演变。
3、那么戏曲和曲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视频】单弦《十刹海的传说》片段
【Q】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仔细聆听表演者的唱词,你能发现戏曲与曲艺的不同之处吗?
曲艺与戏曲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在咏叙故事,不需粉墨登场,刻画人物只凭一张嘴来描摹。台上只要一两个人,简单的伴奏乐器即可演绎象《三国》、《封神》、《三打白骨精》等众多的故事。所以在文化事业不太发达的旧中国,它有很广泛的听众。加上曲艺演员多用方言,音乐又源自当地民间,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
Ⅰ、京韵大鼓
1、曲种简介: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地。
2、【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骆玉笙不完整片段
【Q】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一人站唱,自击鼓、板司节奏)
3、骆玉笙简介:
骆玉笙(1914.8.31—20xx.5.5),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艺名“小彩舞”,她1914年出生在江南,6个月大时就被送给江湖艺人骆彩武做养女,“小彩舞”这个艺名最初就是这样得来的。骆玉笙从小就跟着养父母漂泊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从4岁起她就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7岁时开始学唱京韵大鼓,二十二岁以“金嗓子歌王”活跃于北平、天津一带。
4、【视频】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版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同名电视剧在全国上映。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其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演唱者“小彩舞”骆玉笙也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家喻户晓,此曲也成为了骆玉笙的代表作。
Ⅱ、天津时调
1、曲种简介:天津时调主要是流行天津一带的劳动人民中间,如船夫、搬运工、手工业者、人力车夫;音调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以三弦、四胡、板子作伴奏;演出的形式多为一人独唱。传统段子多反映天津人民的生活风貌,二、三十年代有些职业歌手在地摊、茶棚演唱以谋生活,在内容上产生了反映时事的节目。
2、【视频】天津时调《秋景》
【Q】这是由天津著名的曲艺演员王毓宝1986年第五届津门曲荟中国大戏院实况录像演唱段子,仔细聆听,你认为说唱的吐字与歌唱的吐字是一样的吗?
说唱的吐字更强调说,是以说话为基础的。
Ⅲ、苏州弹词
1、曲种简介: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的说唱艺术,伴奏乐器以小三弦、琵琶为主。
2、【视频】苏州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开篇:即弹词艺人在说正书之前所加唱的,与故事内容无关的短小段子。
【Q】苏州弹词的表演形式与前面我们欣赏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有什么不同?
演员自弹自唱,有一人(单档)、二人(双档)和二人以上等表演形式。
Ⅳ、常德丝弦
1、曲种简介: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湖南常德及周边县区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坐唱,一般为六人,操六件乐器,如胡琴、四胡、扬琴、月琴、琵琶、打击乐等。
2、【视频】《常德人》
【Q】说说这一唱段的音乐和唱词的特点。
音乐明快流畅,加了许多衬词。
三)拓展与小结
1、长沙弹词及长沙弹词艺术家的介绍。
曲艺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性,我们长沙也有自己的曲艺艺术。
简介长沙弹词“活化石”彭延昆
2、曲艺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视频】骆派京韵大鼓传人冯欣蕊《重整河山待后生》
【Q】不同时期的曲艺演员的表演有什么不同吗?
3、【创作】
在文化艺术繁荣和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曲艺音乐?把你的今天的体会与思索用说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吧。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二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音版的第14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记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的灵巧形态。《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一首变奏曲,充分运用音色、速度、力度、调性、节奏等对主题进行变化,细腻地再现了故事情节,形象而生动。
主题:小提琴的演奏舒缓,小鳟鱼的生活平静、悠闲。
第一次变奏:钢琴在高音区主奏主题,弦乐器的衬托,表现河水的清澈透明,小鳟鱼的活泼、愉快。
第二次变奏:中提琴演奏主题,钢琴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以六连音的和声华彩来伴奏,描绘小鳟鱼在清澈透明的河水中悠然自得地嬉戏的情景,“我”的心情也受了感染。
第三次变奏:大提琴、低音提琴深沉的音色,钢琴快速、激烈的音响都预示着危险即将出现;但庞大的主题音乐与快速的伴奏 ……此处隐藏2854个字……、生活经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根据高中课标的新要求,充分考虑高中生的具体实际,在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上体现出有别于小学、初中的新发展。
所以学法以体验比较、参与感悟为主。在本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以 “体验”和“比较”为主。“体验”:身体性参与(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自己的脑思考)。“比较”:音色、情绪、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深刻的印象。
三、说教法
考虑到本课教材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我选用的教法以引导体感悟式为主,适当的环节采用研究点拨探讨教法。
四、说教学程序
考虑到学生全部生活在西北地区,对江南丝竹不很熟悉,我将听音乐感受体验定为本课教学的主要途径,同时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自具特点,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参与的丝竹乐器音色的感受、体验为主要切入点,在对两个乐种的欣赏比较中,进一步丰富对丝竹乐的感受和理解,保证必要的理解和感悟。,突出“丝竹相和”这一主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乐器间的呼应与合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的领略作品中所蕴含着的和谐、谦让的人文内涵。
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将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第二部分丝竹乐器听辨,第三部分丝竹乐曲赏析,第四部分丝竹风格辨别。
具体步骤是:
(一)课前音乐《江南好》,配合风情图片导入
(意图:营造氛围,作好进入音乐课堂的心理准备。)
(二)丝竹乐器听辨
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纯听觉辨别竹笛、二胡、扬琴、高胡这几种乐器,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的丝竹乐风格各具特色。把握其中主要乐器的音色是分辨不同地区丝竹乐的基础。
(三)丝竹乐曲赏析
1、欣赏《中花六板》片段,老师点拨引导:这段乐曲中主要有哪些乐器?点出曲名,简介江南丝竹。 结合作品分析江南丝竹艺术特色。
观察曲谱,找每小节第一拍、第三拍的第一个音的特点。
对比演唱骨干音旋律和二胡声部旋律。发现旋律特色。
再听音乐片段感受。引导分析感悟江南丝竹艺术特色的人文内涵。再次听全曲概括江南丝竹“小 细 轻雅”的特点
2、拓展欣赏江南丝竹《欢乐歌》主题(乐队演奏视频)
3、广东音乐《娱乐升平》(教学步骤同丝竹乐曲)
4、对比聆听《娱乐升平》和《平湖秋月》感受高胡丰富的表现力和不同的情绪基调。
(四) 丝竹风格区分
听辨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三首作品片段:《旱天雷》《丝竹调》《彩云追月》
五、说教学反思
1、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不够。
2、对“和”—作品技术背后的文化内涵的引导方式还可再改进。
3、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高中音乐说课稿 篇五教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精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2.通过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研究诗乐《春江花月夜》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之处。
3.通过《春江花月夜》诗乐欣赏,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重点难点:诗乐《春江花月夜》艺术性比较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中国音乐文化欣赏之旅,利用网络欣赏中国音乐文化精品——著名的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课前我看到许多同学按要求积极的进行了初步欣赏实践,非常好!现在能不能请同学说说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两部作品有哪些较高的评价之词?(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乐曲其中的旋律,请问我演奏的是曲中的是那一段?(江楼钟鼓、主题)(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代表着人生历程中的五个重要良辰美景,可以想象诗乐作品取名春江花月夜是多么富有诗意。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流传百世,就在于作品表现出的意境是那么的幽美深邃,那么这两部作品之间有没有联系?他们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对他们做一个比较如何?
二、授新课
1、*初步欣赏《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相关音响作品(全曲欣赏、片断欣赏),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十个片断。
*《春江花月夜》唐诗参考资料预读,解决生字难字。
*《春江花月夜》乐谱对照音乐初步欣赏。
*中华民族音乐“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含义?
艺术实践任务:
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建议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艺术实践,也可另定艺术形式。上课时由课代表主持,进行15分钟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组表演时可合在一起)。
文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诗朗诵或吟唱(3分钟以内)。
音乐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歌词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钟以内)。
书画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阳箫鼓》书画作品3副(上课时带来)以上,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即时书写“春江花月夜”五个大字(3分钟以内)。
舞蹈家小组:
完成创编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钟以内)。
历史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静态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组造型,可用道具(3分钟以内)。活动策划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创意(3分钟以内)。
教师:(音乐起)同学们,对于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比较到此暂告一段落,从大家展开的热烈探讨中,可见同学们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赏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品创意、艺术实践交流板块,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欢迎**同学上台主持。
*各组同学交流《春江花月夜》相关艺术实践、创作交流。
*老师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乐图画与同学交流。
*最后师生全体在《春江花月夜》音乐声中
齐声朗诵唐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齐唱主旋律。
学习小结:课堂师生学习小结,课余音乐学习安排。
教师: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同学们艺术实践表演的成功。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在积极主动、互相协作、实践创新、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大家从两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诗含乐韵,乐融诗情的音乐文化特点。也更加认识到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律美,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今天也受益菲浅。对于《春江花月夜》,对于中国音乐,值得欣赏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余的音乐学习总结能够更加成功。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音乐说课稿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