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句【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句 篇一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孔子名言名句(“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放于利而行,多怨。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过,则匆惮改。
2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人 篇二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句 篇三1、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5、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6、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8、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9、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5、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16、道不同,不相为谋
17、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之人,谦卑自牧,无所竞争也
18、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
19、能发明我意者,是子夏也
20、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21、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22、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23、言事死如事生
24、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5、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26、《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7、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栗
28、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29、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30、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句 篇四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译文: 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谦恭谨慎,治理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那样严肃慎重。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为国家办事就没有了怨恨,处理家里事也没有了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译文: 孔子说:“富贵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就不能够接受。贫贱是人们都不喜欢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也不能随便摆脱。君子违背了“仁义”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流离失所时要这样做,动荡变乱时也一定要这样做。”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此处隐藏5284个字……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子 《论语》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知耻近乎勇。 ——孔子
42、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人 篇八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4、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0、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解释: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孔孟的经典语录名言名句【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