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模范人物感人事迹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代在发展,孝子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孝子身上彰显的美德却是恒古不变的,东峡煤矿机电队职工刘佩德,几年如一日照顾偏瘫卧床的父母如一日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刘佩德也身患残疾,双髋股骨头坏死,行动困难,却是这样一个不良于行的人,却把大孝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佳话。
刘佩德,男,今年48岁,现为华煤集团东峡煤矿机电队的职工,在他得病前,刘佩德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妻子勤劳温柔,儿子上中学,刘佩德为人勤劳肯干,拥有一颗热心肠,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对同事邻居也是有啥忙能帮就帮,在矿区拥有良好的口碑,随着矿区重组合并,效益越来越好,这个和美的家庭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亲情。
对于当时的生活刘佩德已经很满足了,他最大的 心愿就是能让两位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为了让两位老人过 的舒心,在平时生活中,刘佩德确实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侍 奉父母体贴入微,精心照顾父亲母亲的饮食起居,并每天抽 时间陪老人聊天、散步。矿区里有什么活动,只要老人愿意 去看,刘佩德就会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心愿。刘佩德知道二 老喜爱戏曲,只要有买的他都会买回家,早些年用的录音机,家里的戏曲磁带放了一抽屉,现在是随身听,dvd播放机给父母欣赏解闷。闲暇时,一家人会聚在老人的身旁拉家常、 聊天,听老人唠叨,逗老人开心。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14年 正月 -- 这个本来喜庆 的日子, 刘佩德 73岁的老母亲却半夜 突发脑梗塞,连夜紧急送往了县医院。在他母亲住院的 20多天里,他是夜以继日地守在老人的病床前,为老人喂药、喂饭、洗衣擦身、接屎倒尿,毫无怨言。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刘佩德的母亲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 遗症,半边身体无法移动,大小便无知觉,瘫痪在床。刘佩德的父亲因为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紧接着也病倒了。 两位身体本来还算硬朗的老人,现在是一个偏瘫在床, 一个住院接受治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刘佩德硬是忍 住泪水,挺起臂膀,义不容辞地扛起侍候两位老人的重担。 自从把母亲接回家后, 刘佩德就开始了两头奔走的日子。 他白天照顾住院的父亲, 老婆照顾母亲; 晚上联系家门亲戚帮忙看护父亲,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家陪护母亲。这样的来回奔波,短短时间内,刘佩德瘦了十几斤,大腿根也越来越疼,每天奔走让他腿部的疼痛越来越严重,有时走路都困难,刘佩德以为是最近太劳累的缘故,也就没往心去, 父亲看着日渐消瘦的儿子,想起自己和老伴给家庭带来这么多不便,情绪低落,总是自我埋怨:"老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怎么不早点死呢?"。刘佩德听了这话,心里难受极了,一边忍受着疼痛的身体,却还要耐心地安慰老人,说"爸,没事,等你和妈的病好了以后,咱家会和以前一样,到时候我带着您二老去**山逛逛。" 为了给两位老人治病,刘佩德瞒着老人买了昂贵的药品,怕老人心疼钱,总说药便宜,说是打折买的。刘佩德父母和他自己的巨额药费常常让他们入不敷出,刘佩德的爱人甚至把她结婚时买的金项链和金戒指卖了支付药费,并安慰刘佩德:"只要我们都好,让老人在有生之年幸福快乐的度过有生之年。"刘佩德每每说起眼中都有泛着泪花,暗暗下定决心,就算花完他所有的积蓄哪怕借款、贷款,也要治好父母的病。
2014年,刘佩德的父亲前后住了三次医院,为了方便照顾,刘佩德晚上直接睡在父母家,这样父母有什么事,也好叫醒自己。早上起床后,刘佩德给母亲翻身、穿衣、喂饭、喂药,待安排好老人后,他又赶去上班。天热了,他给老人勤擦身;天冷了,他就给老人加衣服,晴天时还抱母亲到外边晒太阳。刘佩德本身也患有疾病,坐股骨头坏死让他行动也不方便,寒冷的冬夜起来抱母亲解大小便很 艰难,但无论多冷,只要母亲叫唤,他都会起床。老人因为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经常拉撒在床上或衣服上,但他不嫌脏、不怕累,替老人擦洗身体,重新给 老人更换床单和干净的衣服。为了使老人始终保持干净无异味,有时一天要洗换好几次。最难的是冬天,老人晚上尿湿 的小褥子和尿布每天早上就泡两盆子,因为经常清洗衣物, 刘佩德的两只手都是皴裂的口子。 老人因长时间不活动及年龄大等原因,经常出现便秘现象,这时刘佩德也不嫌弃,他直接用手指帮老人掏出大便,然后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由于对老人照顾得好,老人虽然长 期瘫痪在床,但老人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间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褥疮,周围的街坊邻居无不夸奖,称刘佩德的确是个孝子。"我病了这么久,佩德从来都不嫌弃,叫他干啥就干啥,从不惹我生气,伺候我不嫌脏、不叫累,我是真有福气啊!,老母亲在谈起自己的儿子时也是一脸的 "幸福和骄傲。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刘佩德的母亲从2014年瘫痪在床至今已 8年多了,他每天提早起来,很晚休息。周围的邻居有了闲时间不是去休闲广场活动,就是围成一堆下棋、打牌,而刘佩德一年四季总要陪在父母亲身边照顾。有人对他说:"你日夜侍候老人,难道不累不烦吗?"他说: "我应该 感到庆幸,我们子女几个都是吃高价粮长大的,父母亲为了供养打我们吃了不少苦,现在生活刚好写了,虽然他们有病了,至少我还可以去孝顺父母!我父母亲都已年过 七旬,还有多长时间,现在才是 报答他们恩情的时候,不能让自己以后感到遗憾。"这些质朴感人的话历历在耳,笔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知道刘佩德母亲因病久治无效,不幸逝世。
刘佩德十年如一日的将两位重病老人的起居饮食安排得井井有条。现在母亲走了,父亲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时候,刘佩德还经常把父亲推出来和人聊聊天,掀一会"牛角"。刘佩德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我很庆幸能陪伴在父母身边,苦也是甜。"
第二篇:道德模范人物感人事迹
久病床前有孝子
----"感动华煤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刘佩德感人事迹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代在发展,孝子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孝子身上彰显的美德却是恒古不变的,东峡煤矿机电队职工刘佩德,几年如一日照顾偏瘫卧床的父母如一日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刘佩德也身患残疾,双髋股骨头坏死,行动困难,却是这样一个不良于行的人,却把大孝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久病床前无孝子"的佳话。
刘佩德,男,今年48岁,现为华煤集团东峡煤矿机电队的职工,在他得病前,刘佩德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妻子勤劳温柔,儿子上中学,刘佩德为人勤劳肯干,拥有一颗热心肠,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对同事邻居也是有啥忙能帮就帮,在矿区拥有良好的口碑,随着矿区重组合并,效益越来越好,这个和美的家庭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亲情。
对于当时的生活刘佩德已经很满足了,他最大的 心愿就是能让两位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为了让两位老人过 的舒心,在平时生活中,刘佩德确实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侍 奉 ……此处隐藏10477个字……不”,即: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怀疑,互相尊重不刁难,互相配合不推诿。他严格按照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自己,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坚持实事求是,做任何事情都“公正、公平、公开”。从山南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着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开拓企业发展的空间。他不说空话,深入第一线抓生产。他坚持诚信兴业。在全体员工中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信守合同,严把产品质量,严格遵守法律和行业标准,远离假冒伪劣和欺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了企业发展。2014年,完成综合产值
1.5亿元,上缴税金1006万元,实现利润1082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达2100元。他坚持诚信待人。尽心竭力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他处处率先垂范,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他经常跋山涉水,奔赴施工现场慰问和看望一线员工,带去生活慰问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他常常慷慨解囊,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资金捐助给企业特困职工家庭。单增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积极分子、优秀###员等。
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年,王一硕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面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父母愁眉不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不使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弃上
学,去西安打工。学校了解到情况后,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学校号召动员大学毕业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国家西部建设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带着一封感谢信来到给他贷款的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学业的银行表示感谢,并告诉行长,“母校不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自费为种植农户印发资料,帮助三家制药企业通过了gsp认证,高票当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在西部做认证时积累的经验,王一硕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能力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许多企业邀请他帮助做认证工作。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王一硕归还国家贷款的能力也日渐增强。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以诚信为本,以守信为荣。2014年底,虽然离还贷期限还有10个多月,但他决定提前还贷。学校为他举行了还贷仪式,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6770元钱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2014年,王一硕被团中央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当选教育部2014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徐丽珍,女,20岁,共青团员,福建省寿宁县凤阳乡基德村村民。2014年4月6日下午,在温州市区大南门名欧咖啡店当服务员的徐丽珍收拾座台时发现了一个路易·威登的大皮包,立即上交给办公室。按店里的规定,服务员捡到顾客的东西要交给办公室,并由大堂经理负责登记。徐丽珍主动将皮包上交后,当大堂经理打开皮包登记时,眼前的一切把他吓“坏”了——护照、身份证、120欧元现金、16.3万元的现汇现取汇票、十几个存折,其中一个存款余额写着1200万元……随后,咖啡店一边报警,让警方帮助寻找失主,一边通过包内名片联系失主本人,最后终于将所有的财物 “完璧归赵”。当失主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王先生拿出1万元现金酬谢徐丽珍时,徐丽珍婉言谢绝:“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朴实的一句话,折射出这位打工妹诚实纯朴的可贵品质。捡包事件发生后,徐丽珍成了温州的新闻人物。许多市民打电话给她,赞扬她拾金不昧的精神;外地媒体的记者纷纷赶来,采访报道她的事迹。4月12日,一名温州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奶奶来到了徐丽珍打工的名欧咖啡店,他们不是来休闲消费的,而是特意来找徐丽珍合影留念。2014年,初中毕业的徐丽珍外出打工。她打工的第一站是泉州。她在一家包装厂做工。进厂不久,她被小偷光顾,存折、钱包都被偷了。2014年初夏,徐丽珍到温州苍南县龙港镇做工。在龙港镇待了半年后,徐丽珍转到温州打工,没想到第一天就丢了包。当时,她在车站公用电话亭打电话,后来包就忘记拿了。或许,只有丢过东西的人,才能理解别人丢失东西的焦急心情。2014年3月7日,在2014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揭晓暨颁奖晚会上,仍在温州打工的徐丽珍一出场,观众席上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评选活
动组委会这样评价徐丽珍:巨款是一道考题,来自贫困农家的女儿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案;一位新温州人,用一颗金子般的心,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一个在她自己看来最平常不过的举动,见证了一个不染尘埃的灵魂。
李静娜,女,41岁,海南兴旅导游服务有限公司导游员。李静娜自1998年考取了全国导游证书以来,一直从事导游工作。10年间,她从未有过违规、从未被游客投诉。“游客就是我的家人和亲戚,真诚地对待他们,才能赢得认可。”李静娜说,9年来得到游客认同的制胜法宝就是诚信。李静娜曾接待一个来自西安的老人团。由于公司财务人员不在,暂时不能给客人开具发票,李静娜告诉游客自己随后会将发票寄往西安,游客们将信将疑地离开了海口。他们回到西安没几天,果然就收到了李静娜用特快专递寄来的发票。“如果全国的导游都像你这样就好了!”游客在电话中这样夸奖李静娜。很多游客经过和李静娜短短几天的相处,他们购买水晶珠宝时都请李静娜帮忙挑选,很多游客回去后还写来感谢信,赞扬她热情周到的服务和恪守诚信的品格。李静娜觉得最自豪的事情,是她去年3月份带的一个福建“娘子军团”。这个4天团的客人是特意来海南过“三八”妇女节的,临行前她们购买了一些海南的珍珠和珍珠粉。客人走后不久,李静娜就接到了她们的电话。不是来投诉的,而是要李静娜帮忙给她们再购买一批寄去。今年3月份,她接待了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分行呼和浩特支行离休干部“开心果”艺术队旅游团。这个团队18个人,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8岁。李静娜考虑到这个团队的特点,把8天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细致。她先是送给老人们每人一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书法字画,然后带着老人们去了黎族苗族村寨,与那里的少数民族联欢。考虑到如果行程过于紧张,老人们身体会吃不消,在征得游客的同意后,她把海南所有景点制成光盘,送给每一位老人,老人们收到礼物都爱不释手,老人们纷纷感叹:“我们真是遇到了好导游!”导游的职业就是为游客服务,而李静娜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在带团中,首先以树立中国形象,树立海南形象为主题,真诚、热心地为游客介绍祖国的资源、文化、环境,引导游客充分认识中国。在海南7000多名导游中,她收到侨胞的感谢信、表扬信最多,他们称李静娜为“民间使者”,称赞她架起了沟通和友谊的桥梁。李静娜被游客誉为“阳光导游”,201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