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讲话致辞

经验交流发言稿(精品多篇)

时间:2025-07-06 07:12:19
经验交流发言稿(精品多篇)(全文共13460字)

[摘要]经验交流发言稿(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晚上好!

现将半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初到市高中,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工作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

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刚从大学校园毕业来到高中担任生物教学,和学生年龄差距不算太大,和学生能融洽相处,话题多。并发现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绪。在这方面我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1、认真疏通课本,细读教参,把握本课脉搏,抓住本节重点。

2、细化学案,采用问题导学与填空相结合的方法,以先记忆后理解,先启发后导学的方法,引导组织学生学习。

3、强化默写,每一节课都用小纸条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默写,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对默写不达要求的要责令纠正。

4、对每一节的学案做到全部检查,以通过学生填写情况,了解本节知识学习上的疏漏和失误,以便整改,力求不放过一个死角,不遗漏一点知识。这样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使学生所学扎实有效,一步一个台阶,生物学习也由此慢慢变得轻松起来。

二、分层训练,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效发展

高二文科班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务必使得“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好,有人吃不了”的问题,从而使相当一批学生迅速边缘化,成为后进生。让所有学生却“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分层教学是我在这一年教学中,重点实施的方面。课堂上,以中下等学生接受能力为标准进行授课,保证差生在课堂上听得懂,理解得透,不让他们在基础知识上落脚。巩固练习上分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小题设计,并用星号标记,进行区分,让每一类学生都有题可做。在课堂上对要求较高的题一概不讲,留课后对部分有要求的学生讲,以减少对差生的压力,防止其产生自卑心理和急躁情绪。这样在精选习题上多用了一些心思,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了弯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其所学,得其所得,都能真正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喜悦。也同时使得好、差学生分界不明显。

三、加强情感投入,注重教法改革

由于我刚从大学毕业,第一年参加工作,和学生的年龄差距并不大,和学生的话题较多,相处的也比较亲切。我便利用这一优势与学生沟通,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自然地增加了学生学习本科的动力,也让学生产生了必须学好生物的压力。这一方法的应用使得自己在教学和学生教学工作上占尽了先机。另外,加大对教法上的探索,课堂上在细化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生物课本上有许多问题探讨等内容,这往往是一节课的引入,也能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在这些问题答案的给出上,我从不按家长作风去包办,而是完全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即使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我也经常予以肯定,以培养学生的的信心。也让其在不断修正中,探索经验,提高能力。这使得在回答简答题的准确率上受益匪浅。课堂上,一般最多用20—30分钟讲解,剩余的时间放权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最后总结交流。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在课堂训练上,少而精、准,紧扣重点,紧扣目标,限时限量,当堂解决。这些方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建构能力,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时间。

四、整理好教学反思和学生易错、常错的题

每一节课后,我都对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及时整理,找出成功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特别是在学案编写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某些知识的理解上产生的提前无法预料的一些问题,以及习题选编、难易度和数量问题,都及时地总结出来。以便在下一节课和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改正和借鉴,避免了盲目性。通过日积月累,使自己的教法更加灵活,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尽管一年来积累的东西不是太多,但这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学生错题的要求上,由于时间太紧,让学生自己去全面的整理并不现实,因此对每一份学案、小测、训练及月考题目中出现的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我都不厌其烦的全面整理出来,有些能改的稍加改正,再采用限时练、课外活动抽测、大休作业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重新练习,加强理解。这一方法,教师虽然累一点,但简单而有效。既加强了对一些重点知识的巩固,又提高了学生对一些难点的理解程度,也防止了学生一错再错情况的发生。

半年的高中教学,使我尽快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老师,也是我在做人做事上成熟不少。以上的做法和心得可能也未免偏颇,不当之处望老师指正。

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晚上好!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几年,我始终贯彻教育新理念,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的行列中。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把我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传授科学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学习。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验、研究,并及时地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帮助,引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设计已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教学目的已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所有这些最终带来的最大变化将是学生的充分发展。

二、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身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提高教学成绩。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

1、在贯彻新课程理念中,与提高教学成绩并不矛盾。两者 ……此处隐藏9045个字……分、坏的东西转为杂质排泄出去,没有苦不堪言之说,进而百炼成钢、百毒不侵,多好!有句话讲,发现他人的长处就是以包容其缺点为代价的,可见包容就是需要大气量的。不懂包容,哪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更不能激发出人本身的潜能。只有心变得阔了,才能够容纳一切,才知道自己做的还很不够,需要不停地再学习,哪里还会说出那么多的风凉话。哪还敢自称:老子就是天下第一!咱怕过谁?

2、谨言慎行。

这就是“修身”境界的完美体现,就是做人的一种品位和格局。当领导要有当领导的风度,做教师要有做教师的样子,这就是一种职业规范,不能得意忘形了。不分场合,忘记自己的身份,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自以为看透了整个世道,嚣张至极、那叫“狂妄”,哪里还能够起到示范和表率的作用?没了引领、没了示范,叫下属、叫学生,何去何从?胡乱发表不该讲的言论,同街上的“八婆”有甚区别,大丈夫要有大丈夫的样子—顶天立地,大丈夫就是从不私下窃窃私语的,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气度,切莫乱了方寸。

3、眼中看大事、手中干小活。

当领导就是舵手,全凭其掌握航向,船往哪里开?没有目标很危险、失去目标更可怕,察觉机器不运转、动力失效了,要及时抢修,切不可随波逐流,同样会葬身海底。工作失大局、又不能亲卫,老想“遥控指挥”,非等烂了船底才惊慌,为时已晚啊!等到从领航台跌落下来了,懊悔不及,那就是自作孽。只有工作深入了,融入整个集体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提升,高高在上总有掉下来的那天,会摔的体无完肤。

再和校长们交流一些工作策略:

1、学校发展要定目标、定航线。

没有目标、没有理念,哪谈发展。“质量立校、文化建校、特色强校”你怎么看?理解多少、做到多少?你有着什么样的发展观、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没有质量意识的校长就是不称职的领导,在一定时期内质量依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的校长同样就是不令人满意的领导;眼中仅仅盯的就是成绩,怕就是多难保持得持久,就是短视的、没有明天的领导;学校建设和发展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方可富有生命力,方可持续、高效发展。校长同志们任重道远啊,工作很不轻松。学校工作纷繁复杂,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发展思路,上级会议精神要消化为自己工作的源动力,融入学校工作的决策和执行之中。

2、校长工作一定要深入,要善于做好下属及教师们的思想工作。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学校工作的决策就是建立在深入调查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校长要多在校园里走走看看、细致观察,要多走进课堂里进行调研,要多和老师们交流、沟通,要多问问学生、多征求一下家长社会对学校发展和工作的意见,如果这样的话,工作肯定就有了思路和目标。干好工作决不就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就是校长领着大家干的,思想疏导就是关键,工作有了目标和想法,要善于和副职们沟通,通过它们来实施,要让老师们理解、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得失、及时补救,决不就是任务一布置就万事大吉了。

3、校长要重视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学校工作按部就班、怕开展活动、不开展活动,师生墨守陈规,就是学校缺乏生机与发展活力的症结,更就是其走向败落的前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展示、比赛、研讨等活动,能激发教师工作潜能,提升工作效率;开展学生集体活动,能增强班级凝聚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本身就就是群体活动的动物,一旦缺失了正规活动的参与机会,邪马外道的东西就呈现出来了,“闲时惹就是非”说的一点没错。通过活动的开展,才能形成团队的凝聚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真正做到促进人的全方面发展。

4、学校想要兴盛提升教师素质就是关键。

要利用和创造一切机会,重视教师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这个话题就不再展开说了,校长们明白道理、有所认识和做法就行。

啰嗦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在工作之中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升,为共创美好教育明天竭尽心力!

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九

从XXXX年出任编辑部管理职位以来,对于编辑部的管理制度,我一直是采取“三到”原则:一是职位到人,二是职责到人,三是责任到人。

一、职位到人

严格来讲,媒体的职位划分清晰,但出于资金以及媒体企业的能力限制,很难做到“职位划分清晰”的地步,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小型媒体大都是记者与编辑融为一体,不然,则是记者与业务相为一体,更有甚者,不少私营小型媒体更是将属下的职员“全能化”即:记者、编辑、业务同为一体。

我一直觉得,作为一本力求长远发展的刊物,一定是要“专业人做专业事”,也只有职位划分清楚,才能更好的发挥各其所能,将刊物办好。策划就是策划、编辑就是编辑、记者就是记者、业务就是业务。当然,我并不排除“全能人”的存在,只是愚昧的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不论属下多能干,都应该根据其爱好做基础,以其专长为考核的基点,适当的安排其岗位,如其能力还能衍生其他领域,亦可侧向发展,但切忌避重就轻,以免耽误其真正的能力方向。

二、职责到人

只要职位分至清楚,职责自然赋予其身。在我这四年的编辑部管理经验中,个人觉得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大都是素质较高的人,自然,对于自己的工作亦能尽心去做,尽力完成。

不同的职位自然有不同的工作安排,如编辑主要是负责文稿的修改、栏目内容的组稿、重要稿件的撰写等等;记者则是侧重于外出采访、新闻采写以及行情的。调研与市场的了解;如果说把主编比喻成“司令”,那么军长的角色非由编辑部主任莫属,身为编辑部主任综合素质要求甚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媒体知识,还应有良好的管理、组织、统筹等各方面的能力,编辑部主任需对编辑部人员进行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会议的召开、整体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刊物栏目的规划、内容统筹、专题的策划、相关活动的执行,以及刊物对外的形象梳理、与同行媒体的交流、学习等等;而整本杂志的灵魂人物——主编,最主要的工作不仅仅是整本刊物的整体运作,更应以刊物为平台策划出其他项目及活动,为刊物创收更大、更多的直接效益,也为刊物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出谋划策……

不同的职位,应负的职责截然不同,总言之,一本刊物尤如一辆正在运作的机械,每个岗位尤如机械中的各个零件,不论是大是小均有其功能功能所在,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不容轻视,都缺一不可。

三、责任到人

从刊物最初的资料采编到读者手中的成熟读物,这个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而每个环节都不容有一丝错误,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错别字都不允许。

不少中小型媒体由于人力不够,在一本刊物中,一个职员同时扮演着多种角色,故在刊物出版后错误屡见不鲜,为了避免此类错误,除了适当的增加人力之外,在职位分配以及每个职位的职责亦需有明确的制度,人各其职,发现错字找校对,排版出错美编负责,广告疏忽业务员失职,栏目混乱编辑受处分。一本刊物,只有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才能在出现错误时有依可据,责任到人,也可以大大的避免错误的出现。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经验交流发言稿(精品多篇)范文。

《经验交流发言稿(精品多篇)(全文共1346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